(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8月3日晚,“永远的红色——红色文化轻骑兵”(2021-2023)活动回顾分享会在广州起义纪念馆举行。本次分享会由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广州市文物局)指导,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主办。分享会由“追寻红色足迹”“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传递红色力量”5个篇章组成。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讲解员苏香旭、汤敏以讲述人的身份,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回顾3年来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开展红色文化轻骑兵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我们对轻骑兵走进的每一个史迹点、每一条活动路线多次调研、反复推敲,对每一项活动内容精心策划、用心打磨,与每一位合作伙伴通力协作、密切配合,把革命遗址作为生动的教学课堂,将精彩红色文化送到群众家门口。”汤敏说:“我们不畏困难、不惧艰辛,只为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苏香旭表示,以往她的讲解舞台只是在展厅,为观众们讲述每一块版面上的历史照片、每一件展柜里的文物背后的故事,直到参加了红色文化轻骑兵活动,让她有了更深的触动。“我们将展板、展品带到革命故事的发生地、带到乡村,用情景剧、木偶剧、经典诵读、红色党课等多种方式,用观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述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当我听到当地群众、乡村孩子们热烈的掌声时,我感受到文物变得有生命有温度,历史照片变得生动、鲜活。原来红色故事可以这样‘讲’,革命文物可以真正地活起来!”
“1922年秋,周其鉴毕业了。他要遵照党的指示,准备投入到工农运动中……”红色情景短剧《求真为民心可鉴——周其鉴》在分享会现场演出,该剧是“红色文化轻骑兵”2023年度活动“一村一物一故事”的5个以革命烈士为原型的原创短剧之一,曾在周其鉴烈士的故乡肇庆市广宁县新楼村首演,周其鉴烈士的后人在观看时热泪盈眶,当地党员干部群众也给予高度好评。演出后,回民小学的4位少先队员,作为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学生志愿者,向周其鉴烈士在内的参与广州起义革命者后人代表献花,表达对革命志士的崇高致敬。
广州大学杨悦同学分享了参与“轻骑兵漫手帐”的创作心得。她在连州冯达飞纪念馆看到冯达飞写给亲人的一封信,表达了他离家的无奈及对家人的思念。“我在广州上学也常牵挂着家人,这拉近了我与他的距离,让我感觉到革命者也有家事,也有牵挂的亲人。再去了解他的革命故事,我这才真正明白他们舍家为国的精神有多么伟大。我想这就是我们去寻找文物故事的意义,就像漫手帐中写的那样:也许时间不是距离,革命者的精神我们会明白。”
3年来,“红色文化轻骑兵”以红色文化为引领,吸引了不少单位共同参与和支持,助力红色文化的传播,使红色文化传播的“朋友圈”不断扩大。他们发挥各自行业特长,以志愿者的身份,不计报酬、不分昼夜,有的利用晚上业余时间设计红色故事会的课程,有的为红色文化融媒体传播提供技术支持,有的无偿为孩子们送上图书……分享会现场还邀请各合作单位代表上台,代表们的感想汇聚成一朵盛开的红棉,寓意“红色文化轻骑兵”品牌教育项目如红棉般绚丽绽放,弘扬红色精神。
“红色文化轻骑兵”是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于2021年首创的品牌教育项目。3年来,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红色文化轻骑兵”围绕三个鲜明的主题,以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红色文化轻骑兵”跨越珠江、长江和黄河,足迹遍及8个省、18个市县、多条红色村落,累计行程近万公里,绘就了一幅生动鲜活的新时代红色地图。
活动中,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与各地宣传、文旅部门和博物馆、学校等单位紧密联系、深度合作,探索出“1+1+2+N”的活动模式,即1个革命历史展览、1场红色文化展演、线上线下、N个子项目,以革命文物为载体,让革命文物“活”起来,多形式生动立体送红色文化到群众“家门口”。活动通过多方联动、跨界融合,构建“红色文化+”传播新格局。
(许建梅 摄)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2 南极经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2022077823号-13 联系邮箱: 317 493 12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