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位于上海复兴中路1380号,建筑面积为19950平方米,由1200座演奏厅和400座的室内乐演奏厅组成。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由世界级大师矶崎新和丰田泰久领衔设计,是国内第一个建在弹簧上的全浮建筑。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运用最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大厅内10个反声板可以同时投影画面,与世界各地任何场地进行双向传输同步演出。室内乐演奏厅同时兼具3D录音棚功能,弥补上海没有大型专业交响乐队录音棚的空白。为了克服附近地铁10号线的噪音、震动干扰,音乐厅更是采用了隔振器技术,这也使得它也成了上海首个全悬浮的建筑。
2、1200座的主厅采用葡萄园式构造,建筑设计服从建筑声学设计,声学理念是将音乐厅本身作为一件极佳的乐器,采用1:10模型进行电脑仿真测试和精密计算。观众席整体排布立体又具有亲和力,并以表面不规则的独立墙分割,每一块都有效提升厅内的声音反射。舞台地板采用厚达50mm日本北海道扁柏木,使舞台上的演奏家能够享受到极佳的返听效果。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3、墙上6块经过周密的角度计算的大型反声板,均衡地传递反射声音到音乐厅中的每一个座位,为演出产生最佳的声学效果。室内天花板和室内墙体选用的材料坚硬而沉重,墙面上采用不规则的粗糙表面,制造丰富和温暖的音色。音乐厅内的返声板还可利用高性能投影装置呈现影像。
4、坐席:1200个舞台形式:开放式(面积约280平米,台口宽20米,舞台深15米)贵宾休息室:2间(大小厅共用)演员休息室:10间(大小厅共用)
5、可容纳400座的演艺厅拥有完美的体量比例关系,配备了领先的录像转播和录音设备,可作为演出形式多样的高品质录音棚来使用。在观众席围栏外沿布满了条状的声学饰面。从而达到此厅完美的音效。演艺厅的地板设置成12块等标高的可升降平台,独奏会的时候,只升起舞台中央部分,观众可以坐在四周。这样的划块使得演员与观众的距离进一步拉近,融为一体。舞台的多样化满足各种不同的表演形式的需求。演艺厅的地板采用厚达50mm日本北海道扁柏木,和墙面反声板外表不规则并向外倾斜5度,达到墙面反声板完美效果的同时,使观众在静止的时空里与音乐共存。
6、坐席:400座,其中87个为固定坐席舞台形式:开放式(面积约220平米,长约17米、宽约13米)贵宾休息室:2间(大小厅共用)演员休息室:10间(大小厅共用)。
7、在国外,有的乐团拥有自己的音乐厅,有的则通过驻场的方式与某个音乐厅建立长期、亲密的联系。不难发现,这种演出方与演出场所结合的做法,让乐团的演出周期与场地能够固定下来,有利于观众养成定期欣赏音乐的习惯,这对交响乐的推广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8、上海交响乐团在普及交响乐上一直走在前端。为了让观众更多地走进艺术,上海交响乐团在2009年就推出了预售票业务。预售票是一个国际通行的做法,在一些艺术普及程度较高的国家中,交响乐演出的预售票数量往往能够达到总体票数的40%。这个数字意味着,相当部分的观众已经是把听音乐会当做了生活中固定的一部分。上海交响乐团是国内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开展预售票制度的乐团,通过努力,乐团演出的预售票比例上升到了28%。
9、不过,没有固定的音乐阵地,却限制上海交响乐团的进一步发展。“目前,在上海有三个场地可以进行室内大型交响乐演出,观众记不起来乐团这周到底在哪里演出,乐团本身也不确定每周演出的次数。时间与地点上的不规律让观众没了方向,这对于观众欣赏习惯的普及有很大的影响。”上海交响乐团副团长周平分析。
10、此外,没有音乐厅,仅仅靠租场地来演出,对于上交的多元化经营与艺术拓展也有所制约。对于院团的经营来说,各种销售活动,会员的服务、音乐教育、艺术品的多元化展示都必须借助一个固定的阵地才能够实现,这些与院团发展息息相关的举措光靠租场是无法完成的。
11、事实上,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的小厅除了演出以外,还兼具了录音棚的功能。自从中国唱片总公司在上海的录音棚关闭之后,上海已经多年没有可供大型乐队使用的专业录音棚。
12、上交为谭盾录制电影《卧虎藏龙》的音乐,却很难找到大的录音棚,只能几十个人挤在一个很小的房间里。而过去,上海交响乐团的录音基本都是在湖南路旧址完成的。由于隔音效果不佳,隔壁院子中的一声犬吠就要让录音推倒重来,因此乐队往往要等到午后或是晚上较为安静的时刻才敢录音。除了外部的噪音,旧址内燃煤式的暖气系统以及空调的鸣响也成了录音的“克星”。三伏天里,为了保证录音效果,乐手们总是先开空调把房间打冷,然后关掉空调并将环境封闭起来,才开始拉奏乐曲。一曲下来,乐手们往往都已是汗流浃背,必须出来透口气,才能进行下一曲的录制。
13、拥有自己的音乐厅无疑是解决这些问题最彻底的方式。于是,2009年,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的建造便被摆上了日程。
14、与声学设计师一起选建筑师,制造等比例声学模型
15、如何设计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选择合适的声学设计师是关键的一步。设计音乐厅是一项十分专业的工作,对于声音呈现效果的要求甚至高于外观。与许多剧场建造中先选择建筑师,再由声学设计师介入的做法不同,上交音乐厅首先定下的是声学设计师。
16、上海交响乐团一边查找资料,一边探访全球著名的音乐厅,几番比对后发现,日本的三得利音乐厅音效十分出色,且日本的地下交通四通八达,与上交音乐厅所要面对的地铁噪音问题十分吻合。几番打听下来,原来三得利音乐厅与札幌音乐厅出自同一位声学设计师——丰田泰久。几经周折之后,丰田泰久接下了任务。他一上任就真诚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对于建筑声学设计,地方越大越容易做好,而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面积偏小,这是对于声学设计的一大挑战,但是我会把以前所有的经验和知识用在这里,让它呈现出最好的效果。”
17、声学设计师落实后,建筑设计师的招标也被提上了日程。在投标的4家设计公司中,上交最终选择了拥有丰富音乐厅设计经验的日本设计师矶琦新。同时,同济设计院作为矶琦新的合作伙伴,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的建造过程中配合其施工。“每家设计公司提出的方案都各有千秋,但是矶琦新对于音乐厅的理念在标书上表现得更清楚,从演奏员上台、乐器运输的路线,到怎样与声学设计师合作,都在他的方案中有清晰的表述。”负责音乐厅建造工作的上海交响乐团副团长周京华告诉记者。
18、设计师的最终设想是,通过安装底部弹簧阻振器的方法将音乐厅建成全悬浮结构,而音乐厅的外墙则通过双层结构进行隔音。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建筑设计师在图纸上做任何更改都要与声学设计师商议,并且在电脑上做声学模拟的测试,确定没有留下声音死角。两位设计师进行了10多个来回的协调,电脑模拟测试也进行了100多次,最后才定下了初步的设计图。
19、然而,作为一名严谨的声学设计师,电脑的模拟并不能让丰田满意。为了让试音效果更精确,设计师建议制作一只大演奏厅的模型。与常见的建筑外观模型不同,这只以大音乐厅1/10比例制作的声学模型对于音乐厅的模拟精确到了每一个细节:模型的舞台上,放置一个麦克风,作为声源;观众席里,放满了按比例缩小制作的模型小人;微缩排演厅里充进了与外部环境等比例放缩的氮气;20只声音接收器被均匀地分布在模拟厅的四周……
20、在接下来的2个月时间内,设计师在模型中做了4次声学测试。在其中的一次实验中,丰田发现侧面的反声板下沿必须缩小1厘米。对于制作精良的音乐厅模型来说,这样的推倒重来十分费事。但是丰田态度坚持:“在这里差1厘米,造出来之后就差10厘米,10厘米的误差对于音乐厅的整体音效呈现有很大的影响。”
21、待模拟音乐厅的测试结果达到了理想数值,两位设计师才确认了最终的设计图纸。看着眼前的音乐厅模型,丰田泰久更是信心满满地表示,只要不折不扣地按照最终的图纸施工,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一定会成功。
22、为墙面研发特殊工艺,水泥墩误差不超过2毫米
23、在剧场的建造中,最复杂的当属音乐厅。除了要具有一般剧场的功能,音乐厅对于音效的要求特别高。由于地处繁华地段,为了阻隔外部噪音,上交音乐厅中的两个厅外壁都采用了双层墙设计。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的每一堵墙都由两堵25厘米的墙与两堵墙中间40厘米的空心距离组成,90厘米的厚度的墙中墙可以有效隔绝外部声音。
24、双层墙的设计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是困难重重。这与砌墙的工序有关:浇筑一堵墙往往需要做两块木制模板,将它们平行摆放后再往里面浇灌水泥,待水泥成形后,移走木板,一堵墙面便完成了。但是如果制作双层墙面的话,两堵墙中间部分的定型模板抽取就比较麻烦。
25、为了攻克这一技术难题,负责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建设工作的施工方——建工集团第四建筑有限公司进行了不少技术探索,最终定做了一套独一无二的方案:施工队决定在两堵墙的内部做两堵钢质模板,两块模板的上方套上一个可以如同夹子一般施力的装置。将两块模板并拢通过吊车放入后,再通过“夹子”将钢板撑开40厘米的距离。浇完水泥后,再将两块钢板并拢后吊出。据悉,目前该施工单位已经就这个模板的制作原理申请了专利。
26、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的建造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意料之外的问题。在模板抽开后,上交管理人员发现,两堵墙之间40厘米的空隙中出现了不少垃圾。当两堵墙之间有了异物,便会形成声桥,墙面的隔音原理便被破坏。于是上交便对施工队提出了一个额外的要求——必须将墙内的所有垃圾清除完。为此,施工队专门把比较瘦小的工人吊进40厘米的空隙中清理垃圾。
27、在建造音乐厅的过程中,有这样一个值得关注的细节,施工方一共在墙面上补了几万只洞。原来,在浇筑的混凝土之前,都会用螺钉把两片模板固定起来。在一般工程中,模板抽出,螺丝钉拔出后,洞就被留在混凝土墙上了。虽然可以通过之后砌墙将表面的洞补上,但是墙内部的洞还是会留下来,这种“只顾面子不管里子”对音乐厅声音呈现会产生很大的伤害。面对大小两个音乐厅中的上万只小洞,到底怎么办?只有靠最原始的方法——四建集团派出项目部的专业人员,用泡沫塑料做成小块,硬塞进洞里,把洞补上。业主们也没有闲着,每隔一段时间便抽查一次,只要发现有一个洞是空的,就整片重来。
28、地下16米处用来安放隔振器的水泥墩子也是施工中的棘手问题。负责隔振器工程的德国“隔而固”公司要求,大小音乐厅下方的168只水泥墩子,每一个的大小误差都不能超过2毫米。因为误差大的话,上面架着的弹簧便会失去作用。这个近乎苛刻的要求,让上交的工作人员与施工队当场傻了眼。
29、最后建工集团的专家倪豪和上交的负责人共同想到的解决办法是,在做模板时就精确到分毫不差,浇水泥前先用水平尺把地面校平。以上这些步骤还不是最麻烦的,最麻烦的要属水泥浇到最后的时候。“浇水泥到最后的时候,要特别放慢速度,因为水泥结起来后,可能就会冒出来一块。”一位现场施工的工人回忆道。
30、通过这些繁琐的步骤,最终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下方的168个水泥墩子只有1个误差超过2毫米,如此高的合格率在国内十分少见。
31、“团厅合一”是乐团新的开始,也带来新的挑战
32、经过几年的时间,上海交响乐团的“新家”总算落成了。这个“新家”离上海音乐学院不远,这让不少人联想到了美国纽约林肯中心的格局,未来上交如何与周边的音乐文化生态环境互动成为一个新的课题。音乐厅的建成为上海交响乐团带来了许多业务上的便利,对于周边音乐生态的发展也会有进一步的帮助。
33、比如说,上海交响乐团本来就与上海音乐学院有许多合作,和纽约爱乐与上海音乐学院三家一起创办了乐队学院。因为地理位置方便,设备齐全的上交音乐厅有望成为音乐学院的基地。上海音乐学院的老师告诉记者:“在这里排练上课,互动性就更强了,相信到时候会有更多音乐互动项目被带动起来。”
34、团厅合一为交响乐的普及与推广带来了便利,但这一运营模式同时也是一种新挑战。虽然,上海交响乐团对国际上不少厅团合一的案例进行过分析,然而并没有合适的案例可供借鉴。
35、仅仅维持一个剧场的基本运营水平、能源消耗、维护等并不是难点。上海交响乐团“团厅合一”的关键不是做好一个团的事或者做好一个厅的事,而是放在一起后如何发挥更大的作用。原来乐团在别的音乐厅演出,精力主要集中在排练与演出,“团厅合一”后,除了上海交响乐团的排练和演出,作为场地的服务方,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还兼管乐团和场地的多种事务,可以说角色更加多元。因此,未来的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将承担更多服务,对内,既要负责自身乐团的演出,对外,为其他演出团体的演出提供一流的服务。这意味着上海交响乐团也将面临更大的压力。
36、这一团厅合一的运营模式,极大地促成了上交与国际顶级音乐家和艺术演出机构在厅内的合作,有力地提升了乐团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同时也成为了中国乃至亚洲地区新兴文化力量崛起的舞台。上海交响乐团将在这一全球瞩目的顶级音乐殿堂中开启激动人心的未来。
37、据悉,上海交响乐团之前每年的演出在150场左右,有了音乐厅后,则会以一个一流音乐厅的规模规划独立的演出季。除了上海交响乐团自家的演出外,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还将打开家门,邀请其他乐团、演奏家参与演出。初步计划是:乐团演出加上主办项目以及租场项目,一年的演出量要达到两三百场。
38、如何处理好“团”与“厅”的关系成了摆在上海交响乐团面前的一个新挑战。不难发现,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与一般音乐厅最大的区别是其独特的“艺术性格”。“上海交响乐团是有独立规划和独立的艺术方向的艺术机构,因此我们希望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运营阶段会非常强调其独特的‘艺术性格’。因此上海交响乐团的整个定位方向是‘先锋古典’,这就要求节目必须是国际的、古典的、前沿的。”周平告诉记者。上海交响乐团节目组的负责人也表示,未来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中引进的演出一定是“过滤过的、有指导性的、最好的节目”。
39、上海交响乐团迁入新址,同时也是乐团品牌项目室内乐系列30周年,上交音乐厅内的小音乐厅无疑将为室内乐系列提供了一个更好的舞台。事实上,上海交响乐团的品牌项目远不止室内乐系列一个,不少节目也会迎来许多脱胎换骨的升级与变化。
40、建成后的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将成为上海又一个文化地标建筑,为所有喜爱音乐的人敞开大门。在音乐厅广场,观众可以自由穿梭在由绿化带做成的迷宫中游戏、也可以在葡萄架下憩息休闲。走进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在2000平方米的观众互动体验区域内,内容丰富的音乐信息库供你查阅、玩音乐互动游戏、参观上交历史文物……而这一切都将为观众免费开放。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2 南极经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2022077823号-13 联系邮箱: 317 493 12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