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12月20日讯 随着公众健康观念的提升以及后疫情时代居家自愈现状,近日,“电解质水”成为社交网络上居家必备物品之一。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为帮助公众更全面了解电解质、根据自身需求科学补充电解质,12月16日,中国营养学会等六家权威机构联合发布《电解质与健康联合提示》。(以下简称《联合提示》)
《联合提示》中列举出了多个需要注意补充电解质的情景,除了高强度运动或高温环境工作、高热发烧大量排汗、孕期孕吐不能进食、饮酒后发生呕吐、腹泻脱水并伴随电解质紊乱等情景也被列于其中。
对于如何科学补充电解质,《联合提示》则指出,一般情况下,优先推荐通过食物补充电解质,同时也可通过科学选择电解质水来针对性补充电解质。
三类场景下需及时补充电解质,防止紊乱引发身体不适
《联合提示》中指出,饮水过多均会导致水平衡、渗透压平衡被破坏,进而影响机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电解质紊乱会引发多种身体问题,如钠代谢紊乱会出现乏力、烦躁、肌肉酸痛等症状;钾代谢紊乱会出现表情淡漠、肌肉疼痛无力、口渴、恶心等症状;钙代谢紊乱会出现反应迟钝、情感淡漠、肌张力增高、手足抽搐等症状;镁代谢紊乱会出现眩晕、肌肉痉挛、运动失调等症状等。严重的电解质紊乱有可能会危及生命。
而在日常生活中,电解质紊乱并非偶发事件。一般而言,需要注意补充电解质的相关情况大致可被分为三大类情形:
首先是长时间或高强度身体活动、或高温环境作业时,机体主要通过大量排汗散热来调节体温,随着汗液的大量蒸发会出现水分和电解质的流失。在这种情况下,不仅需要水分的补充,还需要电解质的补充。如果单纯补充大量水分而没有补充电解质,可能会出现电解质紊乱,严重时甚至引起水中毒,危及生命。
其次是“过量饮酒”或是“严重腹泻”。据了解,饮酒会导致血浆中酒精浓度升高,利尿作用增强,呕吐、腹泻、肾脏排泄会使人体流失维生素、矿物质或者电解质,并加重酒精对心肌功能的影响。
与之类似,人体在“严重腹泻”时也会流失大量水分与电解质,严重者还会引发相关微量元素缺乏病症等。同时,有研究发现感染性腹泻与电解质紊乱密切相关。
《联合提示》还指出,相关疾病患者以及处于孕期的女性也存在补充电解质的需求。比如,对于孕妇而言,如果在孕早期出现剧烈的呕吐,甚至一段时期内无法正常饮食,会导致营养不均衡,引起钾、钠等无机盐摄入过少,导致电解质紊乱,从而影响孕妇和胎儿的健康发育。
除了上述情况外,感冒发烧患者同样需要补充电解质。很多发烧的患者在发热过程中整体的代谢会出现紊乱,可能会因为大量出汗造成电解质紊乱的问题,常见的是低钠、低钾、低钙的反应。
秋冬季节是感冒发烧的高发季节,叠加当下的特殊时期,发烧、出汗后需要适当补充电解质的情景也将大大增加。
特殊时期宜适当补充电解质,缓解身体发烧出汗不适
不少超市电解质水都在疯狂“补货”,和黄桃罐头一样,电解质水的销售最近一度断货。“朋友说发烧时除了要多喝水还要喝电解质水,赶紧来超市扫点货备着。” 北京五环外的王先生正在货架前挑选外星人电解质水。
店老板表示“以前几天才卖一箱,现在老断货,补货也不好补。”电解质水的突然爆火不是空穴来风,专家提醒不要神化电解质水,但电解质水也绝非“智商税”。
国家卫健委发布新冠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和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公众预防指南:膳食营养临时指南》中都提到“注意水、电解质平衡”或“适量补充含一定量电解质的饮用水”。
中国保健协会食物营养与安全专业委员会名誉会长孙树侠教授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针对新冠病毒风险,从几个方面入手提升个人免疫力:
第一,膳食平衡,每天不少于15种食物;第二,运动适量,每天别少于30分钟;第三,多喝水,每天至少喝1500ml的水,有条件的话要补充适量的电解质水,以此来提升呼吸道纤毛运动的活跃度,进而提高免疫力、增强抵抗力。
孙树侠解释称,“电解质水在人体内的贮留时间长,既能使呼吸道的粘膜得到滋润,又提供了人体所需的电解质,能更好地提升纤毛运动的活跃度,从而帮助身体通过咳嗽、打喷嚏等方式,把病菌更多地排除体外。”
因此,适合在特殊时期准备一些电解质水以备不时之需。但需要注意,市面上的电解质饮料种类很多,电解质水饮料并不是适合所有人,钠钾等电解质含量也不是越高越好。日常出汗补充选择低钠的电解质水即可,大量出汗流失体液可适当选择电解质含量高的产品。电解质水也要适量补充,尤其有基础病的人群需要遵医嘱。
补充电解质也并不一定通过电解质饮料来补充,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在微博中表示,居民在家完全可以自制补充电解质的饮品,如茶水、椰汁等,以及番茄汤、白萝卜煮鸡汤等汤羹。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2 南极经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2022077823号-13 联系邮箱: 317 493 128@qq.com